這個題目有點大,經一馬廣告的席總經理幾次催促也無從下筆,原因是很難有機會對個別實例進行全面的了解,聽到的都是些片言碎語,無法具體地展現給同行了解,如果資料來源不準確更擔心招致恥笑,幾經易稿,最后決定先選定具體車型的配件經銷商之間的整合案例為切入點,分析其前因后果,為同行提供值得借鑒的發(fā)展模式。
行業(yè)內的整合趨勢醞釀已經有十年左右,但大部分以失敗告終,原因是多方面的,這里不作為探索的重點。最近五年隨著競爭的加劇,整合變成順勢而為,在此我們先探索日產汽車零件整合的先驅廣州國配易汽車配件有限責任公司的發(fā)展歷程。
2004年,中國東風日產汽車公司成立,我們稱之為中國日產元年,這時,國配易的股東們經營日產汽車配件已經近二十年。
這群日產汽車配件的開拓者在東風日產還未成立之前是日產中國的代理商,有日本直接授權,待東風日產成立以后,轉由日產(中國)授權,跟日產汽車4S店享有同等的權利,因為銷售額的突出,甚至享有比4S店更優(yōu)惠的進價,隨著日產汽車在中國的暴增和《反壟斷法》的頒布,這群先行者以為迎來又一個市場的春天,誰知在2012年由日產(中國)的一紙令下,取消4S店以外的經銷商授權,這就意味著之前的授權經銷商不能再從日產進貨和不能再使用日產的商標,幾經交涉無果,最后的經營期間延遲到2014年結束。這樣的結果無疑給各經銷商致命的打擊,擺在眾人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不關門、要不組成行業(yè)聯盟,以自有品牌及代理品牌再度在市場打拼。
當然,眾人選擇了后者。2012年8月,原日產授權的所有11家日產汽車配件授權經銷商和7家鄭州日產汽車配件授權經銷商,把握被日產取消經銷權的鍥機,共同組建了廣州國配易汽車配件有限責任公司。該聯合公司旗下的十八家股東企業(yè)擁有15000平方米的分銷倉儲面積,以及銷售經驗豐富的業(yè)務骨干1000多人,集團的銷售額在人民幣8億元以上。憑著這種聲望,在短短兩年里加盟網點達60家,分布于全國26個省市。
從國配易公司的個案來說,這是一個被迫的改變,跟中國的經濟改革一樣是被迫進行的,如果原廠配件繼續(xù)供應,可能就沒有這個個案的發(fā)生。正如我國的合資汽車一樣,如果繼續(xù)走合資路線,是不可能有自主品牌的汽車有發(fā)展的空間,這個問題在國內的汽車論壇上取得共識。
國配易公司的成立,很可能預示著中國的汽車配件將邁進西方發(fā)達國家的發(fā)展模式,這個模式將會是顛覆性的,會令繼續(xù)單打獨斗的商家經營境況每況愈下,因為無論供應資源和客戶資源都會向這種聯盟傾斜,只有加入聯盟才能獲得生存的機會,國內的汽配城遍布的情景將會成為歷史,大的聯盟掌握著品種、資金、價格的優(yōu)勢,根本不需要在繁華的地段承受昂貴的租金,完全可以依靠物流配送滿足用戶的需要,就如我們現在需要買電器時,根本不需要到實體店去一樣(就算去也是為了對比價格),因為網上購買一定比實體店便宜,最大的問題是運營費用降低、品種齊全,這是單個實體店無法比擬的。
美國NAPAPEPBOYS和AUTOZONE,這三家汽車配件超市,是美國汽車后市場的前三位,幾乎在美國每個角落都能看到這三個公司的招牌,他們擴展的策略是加盟、收購和自營店,只有你能想到的汽車零件或維修工具他們都能供應(只是時間問題),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配送及補貨變得更加便利,最大限度地滿足了用戶DIY(自己動手)或者DIFM(換油及保用服務)的需要,零件供應商如果離開了這些流通渠道(不僅僅是上述三家,全美國大概有三十家)將無法生存,因為你根本找不到買你貨的地方。
不光是美國,歐洲及亞洲一些相對發(fā)達的地區(qū)也已經進入同樣的商業(yè)精英模式,經營特色大同小異,相對大一點、品種齊全一點的集團會更加注重推動自主品牌,如上述介紹的三家公司其自主品牌就占70%的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