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燃機用的氣門鎖夾,環(huán)狀的 又一對組成,與氣門彈簧盤配合。一種氣門鎖夾組件裝配設備,包括防護組件、操作箱組件、壓裝動力組件、壓裝限位機構、進排氣壓裝切換伺服機構、壓裝夾頭、進排氣翻轉機構、上料送料機構和壓裝支撐機構,其中壓裝夾頭內包括鎖夾壓緊氣缸和鎖夾壓套,在壓裝氣門鎖夾時,通過鎖夾壓緊氣缸作用鎖夾壓套,從而使鎖夾壓套壓住因為氣門頂桿的作用而向上運動并即將完全脫離彈簧座的兩個鎖夾,同時鎖夾壓緊氣缸使氣缸桿上下反復運動,使鎖夾壓套對鎖夾進行拍打,保證鎖夾能夠完全進入到彈簧座內,保證了氣門鎖夾壓裝的準確。
氣門鎖片固定氣門桿于氣門彈簧座之間的位置。
在氣門上有槽,然后有氣門彈簧來讓氣門回位,但要有個東西卡住氣門,就用上氣門鎖夾。這時得用專門工具把氣門彈簧壓住,然后把氣門鎖夾安在氣門槽里,再松開,氣門彈簧就好了,氣門打開時既不會掉下去在彈簧作用下,還能回位。
發(fā)動機新產品在試制的過程中需要裝配氣門鎖夾。在裝配氣門鎖夾的過程中,需要先壓縮氣門彈簧,才能取出或裝上鎖夾,由于氣門彈簧的彈力很大,所以裝配氣門彈簧時所需的壓力很大。目前,使用簡單的壓裝工具裝配氣門鎖夾時,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較大,既費時費力,又不安全;使用自動液壓系統(tǒng)裝配氣門鎖夾時,雖然不需要人工用力,但是其投資成本較聞。另外,市場上發(fā)動機種類繁多,簡易的工裝不能適用所有類型的發(fā)動機,其通用性較低,但是,為每種類型的發(fā)動機制作一個專用工裝成本高,效率低,且浪費資源。
第一支桿和第二支桿,兩者均設置在所述工作平臺上且沿所述工作平臺的底端向其頂端延伸;
第三連桿,該第三連桿搭接在所述第一支桿和所述第二支桿之間;
壓桿,該壓桿的一端與所述第三連桿相鉸接,另一端為施壓端;
受力桿,其設置在所述壓桿上并與所述壓桿相鉸接,所述受力桿的底端設置有用于罩在氣門上座的頂部的壓頭。